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為熱源的一種高效精密焊接方法,是激光材料加工技術應用的重要方面之一。當前,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汽車工業正在向著輕量化方向發展,新型輕量化材料的使用是實現汽車輕量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激光焊接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實現連接輕量化材料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汽車輕量化并不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減輕汽車重量”,而是在保證汽車品質上,將更多的新材料運用于汽車功能件、結構件中,讓汽車零部件的性能更加優異,同時重量更輕,保證汽車行駛過程中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達到多重效果。
目前,汽車輕量化技術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輕質材料的比重不斷攀升,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高強度鋼、塑料、粉末冶金、生態復合材料及陶瓷等的應用;結構優化和零部件的模塊化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如采用前輪驅動、高剛性結構和超輕懸架結構等來達到輕量化的目的,計算機輔助集成技術(包括CAD/CAE/CAO)和結構分析等技術的發展;促使汽車制造業在成形方法和聯接技術上不斷創新。
在以上三種實現汽車輕量化途徑中,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就以獨特的優勢,成為了實現汽車輕量化的重要技術手段。就激光焊接來說,激光焊接是無接觸性的,在加工過程中,可以不觸碰產品就能實現精密焊接,而傳統的連接方式,有的是靠螺絲緊固,有的是靠膠粘連接,并不能滿足現代汽車制造中對精密性和堅固性的要求,并且傳統的方式也不適用于連接新材料。相比之下,激光焊接在連接的堅固性、無縫性、精密性和清潔性上都實現了工藝的跨越式進步,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成型方式。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楊上陸博士潛心研究激光智能制造領域多年,包括激光焊、激光-電弧復合焊、激光3D打印、電阻點焊以及機械連接等,在激光焊接方面頗有造詣。
楊上陸博士是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曾任通用汽車全球研發中心資深研究員,2016年以第一發明人獲得由美國R&D 雜志頒發的2016 R&D100 Award獎項,該獎項被譽為“科技發明領域的奧斯卡獎”。目前,他已成功完成20多個分別來自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通用汽車、美國航天局、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Trinity公司以及美國軍方研究所等的項目,已獲10項美國和中國發明專利,并且數項專利技術已成功應用在美國通用汽車全球工廠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楊上陸博士將在OFweek2017第四屆中國激光在線展會在線語音討論會活動專區帶來他的主題演講——《激光焊接輕量化材料的挑戰,最新進展和展望》,介紹當前激光焊接技術在汽車應用上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最新進展以及對未來趨勢的預測。
激光加工技術是實現汽車輕量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未來激光技術在汽車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要想實現對激光技術的更好運用,必須要系統地進行激光與材料相互作用機理、激光加工過程無損檢測和控制等基礎理論研究;研究激光深熔焊接理論,開發激光三維焊接技術與裝備;研究不同板厚、不同汽車材料,尤其是輕量化材料的激光加工拼焊技術與裝備。